“中国诚信建设高峰论坛”会议综述
编辑时间:2023-04-09       浏览次数:1214 次

      2018年1月31日上午,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论坛杂志社、国家治理周刊、人民智库共同主办的中国诚信建设高峰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青少年代表、媒体记者共计300余人与会。在为期半天的会议中,来自不同领域的领导、学者及嘉宾以主旨发言、问答互动等形式,围绕“新时代中国诚信建设新使命”“诚信文化与中国精神”“社会诚信与法治”等议题,就“中国诚信建设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及对话交流,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现将会议研讨的主要成果简要概述如下:

一、诚信的内涵

就何为诚信的内涵,与会领导、专家们的观点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类:

(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诚信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大的忠诚、最大的诚信,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出发点、落脚点。此外,张建星副社长进一步指出,诚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深层内涵,是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经济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求。

(二)诚信是一种道德品质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杂志主编庞井君认为,伦理体系的诚信是主体的一种道德品质,诚信作为道德规范具有稳定性、确定性、可识别性、可交往性的特点。

(三)诚信是一种行为规范

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周文彰认为,诚信既是道德信条,也是法律精神;既是道德规范,也是法律规则。诚信是民法的基本原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基本法律规则。

二、诚信建设的意义及地位

与会领导与专家们纷纷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诚信建设的重大意义及所处的重要地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诚信建设的意义

与会领导及专家主要从治国理政的高度以及哲学思考的视角对诚信建设的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入剖析:

1、从治国理政的高度谈诚信建设的意义

张建星副社长分别从诚信建设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诚信建设对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大意义、诚信建设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意义、诚信建设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这几个主要方面对诚信建设的重大意义进行了具体阐释。他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然要求建设和发展更高水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文化;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需要充盈的物质基础、美好的生态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先进的信息科技,还需要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多元多样的参与方式、真诚友善的人际关系,这无不需要诚信的基础作用,无不需要更高水平的诚信建设,无不需要全社会更强的诚信意识、诚信精神;一个在国际交往合作中坚持正确义利观、坚持以诚待人、以信为本的国家,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由衷尊重,才能扎实深入开展各领域国际合作。推进“一带一路”等重大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诚信作用。

2、从哲学思考的角度看诚信建设的意义

从哲学的角度,庞井君认为,制度体系的诚信是主体间交往关系的确证和保证。精神体系中的诚信,在科学认知、精神信仰和审美艺术等各个领域中都具有价值源点和逻辑前提的意义。此外,他还进一步指出,在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那里,诚已经具有了自然规律的意义,甚至被幻化为化生万物的精神实体。

(二)诚信建设的地位

就诚信建设所处的重要地位,综合专家们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诚信是最重要的行为规范

周文彰认为“百善信为先”。他还进一步指出,提出“百善信为先”,不仅是要在全社会道德建设中把诚信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而且是要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借助和依靠法治的力量,把全社会的诚信建设作为重点;提出“百善信为先”,就是要提高诚信在所有行为规范中的地位,增强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诚信建设的力度。

2、诚信是发展进步的道德基石

韩震认为,诚信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道德基石,没有诚信就没有正常社会秩序和良好社会合作的可能性。首先,诚信是现代社会合作有序开展的必要前提;第二,诚信是提高社会发展效率的必要条件;第三,诚信是社会创新特别是知识创新的必要规范;第四,诚信是社会道德素养提升的必然要求。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林岱仁也指出,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河南省政协常委、中国人寿河南省分公司总经理王新生也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并呼唤诚信文化。在当代中国,诚信是立身之本、经商之道、为政之要,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3、诚信是政府的基础性执政资源

安阳市政府副市长刘建发指出,对政府来说,信用是一种基础性执政资源,一旦群众对政府失去信任,政府就会寸步难行。只有政府诚信获得人民信任,才能引领和支撑社会诚信,才能形成风清气正、和谐共荣的社会潮流。政府就是要靠正确的政策理念、诚信的人文精神取信人民,团结人民,获得人民力量。

三、中国公众的诚信现状

与会领导与专家主要从调研数据、社会现象、深层次原因等方面阐释了目前我国公众的诚信现状。

(一)关于诚信现状的数据支撑

为给诚信建设立起扎实的数据和观点支撑,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进行了“新时代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和“中国公众的诚信观念与诚信意识”两个大型公众调查。在会议期间,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简要将调查结果及其所揭示的深刻内涵同大家做了分享。

贾立政指出,通过使用频次检索、多阶层多群体面对面征求意见、专家评审等线下程序,以及线上公众公开评选,参与投票评选的公众达到9万余人,在公众选出的新时代最具价值的前十个汉字中,“信”字列第二位,“诚”字排第九位。贾立政还指出,同样的大型问卷调查,人民论坛杂志社在2013年的8至9月份也开展过。结果,“诚”和“信”这两个汉字都进入了两次大型公众调查的前十位,体现了新时代的价值取向,折射出极其丰富的时代内涵。因此,贾立政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价值观念、公众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诚信的意义和内涵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诚信建设也承担着新的使命和任务,必然要向新的更高水平迈进。

就“中国公众的诚信观念与诚信意识”公众问卷调查,贾立政指出,据数据分析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公众诚信观念有较明显提升,社会诚信状况有较明显改善,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率先垂范下,以党风建设促社风民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众普遍认识到诚信对社会繁荣安定、良好大国形象、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重要作用,普遍能够秉持正确义利观、诚信观。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诚信建设仍不平衡,失信成本仍然较低,“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激励效应仍然客观存在。在政务诚信、司法诚信、商务诚信等领域,尤其在诚信精神培育、诚信文化传承等方面,公众仍迫切希望看到更多积极变化、更大改观改善。要实现更加平衡、更高质量的发展,在诚信建设上还有许多亟待补齐的缺口、短板。

(二)关于诚信现状的现实问题

就诚信建设存在的现实难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指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存在着“诚信缺失症”。就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而言,叶小文认为,诚信建设主要面临着两个难题:第一个难题是如何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第二个难题是如何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尤其是把支配资本的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时代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完成两场伟大的革命,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的社会革命,二是要完成伟大的自我革命,就是刀刃向内,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贾立政指出,完成这两场伟大的革命,加强诚信建设任重道远,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还有许多工作要完成,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贾立政还进一步指出,今后,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诚信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观点、重要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建设为主题主线,人民论坛杂志社还将与有关方面、有关单位共同努力,进一步打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总结、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扎实深入推进相关课题研究和宣传阐释,形成一系列智库研究成果,在新时代中国诚信建设的思想建构、理论武装和实践推动上作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三)关于诚信缺失的原因剖析

从经济发展、道德诉求、情感因素等视野,与会领导与专家们深入分析了导致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1诚信缺失源于人们的诚信焦虑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诚信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家有诚信焦虑,觉得周围人靠不住,整个商业信誉体系也靠不住。他还进一步指出,个体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础,每个人都不诚信,社会肯定不诚信。

2、政府诚信问题源于公权力运用失范

刘建发认为,当前政府诚信问题频现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朝令夕改”,民心难安;二是“新官不理旧账”,民心受损;三是不兑现承诺,伤及民心。

(四)诚信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

就诚信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周文彰指出,当前,诚信的缺失,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关系、健康经济秩序和正常政治生活的凶恶杀手;已经成为影响官民关系、银企关系、医患关系等的毒瘤;已经成为全民日常生活缺乏放心感、安全感的主要原因。

四、诚信建设的具体举措

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综合多方力量,形成一个完善、健全的诚信建设体系。

(一)完善诚信建设的制度性安排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人文学院名誉院长李德顺认为,“诚信”不仅是要“说”、要提倡、要论证的,更是要通过“做”,即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机制化的系统措施和坚持不懈的行动,才能实现的。就是说,要以诚信的方式倡导诚信,才会有真实普遍的社会诚信。此外,李德顺教授还进一步指出,“说”可以成为“做”的指南,但不能代替做。推进诚信建设,就要通过规范化、程序化的落实,使诚信成为大家共同的权利和责任。在设计实施应有的规则和规范方面,需要提倡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精神,真正建立起社会化的诚信,使每个人的生活能够有安全感、心里踏实,使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有充分的公信力,整个国家和社会才能走向良性发展。

刘建发认为,打造诚信政府,建成法治政府是前提,做到有法可依、照章办事,才能不断体现政务的公开公平,不断增强政务透明度,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首先,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使办事人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断加强社会服务的公平性和透明性。其次,抓好执法队伍的建设,做到执法必严,及时指出政府工作中的不足,还百姓一份安心。最后,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违法必究,认真整改问题,弥补漏洞,不断实现“政通人和”。此外,刘建发还进一步指出,要想加快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设,就要严格履行政府向社会作出的承诺,把政务履约和守诺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在各地区、各部门建立健全政务和行政承诺考核制度,对于诚实守信的干部和部门,要予以奖励,对于失信的个人和部门要予以严厉的批评,打造“失信者寸步难行,守信者畅行天下”的信用环境。只有这样,政府的公信力和威望值才能不断提高。

(二)大力促进诚信文化建设

诚信建设还需文化先行,就诚信文化建设,与会领导、专家们纷纷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1、立足于社会价值论角度建设诚信文化

庞井君认为,诚信文化建设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深层次哲学问题,尤其值得从社会价值论角度做出审视和剖析。他还进一步指出,我们今天进行诚信文化建设,要善于面对和运用传统文化这个巨大的价值资源和历史现实。从社会价值论角度看,庞井君指出,研究诚信文化建设应该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个体价值主体性的涵育二是价值主体间的融通性三是社会价值主体性重建

2、营造浓厚的诚信文化氛围

(1)让诚信在干部队伍里蔚然成风

刘建发认为,政府诚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朝夕之功。党的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要求,以打造诚信政府为目标,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这就要求各级政府树立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注意发挥领导班子、一把手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诚信在干部队伍里蔚然成风。

(2)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加强从业人员诚信教育

王新生认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切实加强保险从业人员诚信教育,努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守信得益、失信吃亏的氛围,引导从业人员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和工作生活习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行业形成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

(3)完善诚信文化建设体系

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林岱仁指出,立诚,是中国人寿诚信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守信,是中国人寿诚信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感恩,是中国人寿诚信文化建设的精神前提;致成,是中国人寿诚信文化建设的目标愿景。

(三)形成合力,实现诚信建设综合治理

关于诚信建设的综合治理问题,与会领导、专家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与主张:

1、综合多方力量,齐抓共管

就如何诊治“诚信缺失症”,叶小文开出了妙法良方。他指出,“诚信缺失症”的诊治,需要综合治党、德治、综治、长治等。

2、谋求道德教育和依法惩治的有机统一

此外,专家们还着重提出要实现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的融合。

周文彰认为,解决失信问题,道德教育和依法惩治缺一不可。他还进一步指出,只有让每一次失信付出沉重代价,诚信才有可能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为此,周文彰建议制定《诚信法》,并严格执行。

韩震认为,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就必须把诚信教育和法律对失信的惩戒统一起来,促进诚信社会建设。张颐武认为,诚信体系的建构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他认为,推进诚信建设,一是需要更加严格的法律约束,二是建立诚信体系基本道德约束。

张颐武认为,要改变诚信缺失的状况,一方面是个体在诸如传统儒家精神等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意识不断向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另一方面需要有好的法律和秩序的保障,即制度上的硬约束,用法律制度来保障基本的秩序。


上一篇:信用惩戒就是要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下一篇:中国信用添彩“一带一路”建设

相关资讯

· 数字赋能、奖惩并重——让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更“有用”
编辑时间:2023-04-09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理解分歧及其辨析
编辑时间:2023-04-09
· 为失信当事人“找出路”
编辑时间:2023-04-09
· 市场监管领域信用制度建设新进展——《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解读
编辑时间:2023-04-09
· 王伟:资本市场信用建设应把握四个关键
编辑时间:2023-04-09
Copyright © 十堰市企业信用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尚一网络  备案号:鄂ICP备20012331号  XML地图   技术支持